張平沼發表專題演講。(中評社 蔣永佑攝)

  中評社台北8月8日電(記者 蔣永佑)台灣商業聯合總會理事長張平沼今天在“2016台灣競爭力高峰會”以“台灣經濟面向的困境”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指出,台灣在國際市場分散與兩岸政策中,一直有“中國化”和“全球化”的爭論,但他覺得兩者不應該互斥。他也建議政府要改善低薪情況,才能留住人才。

  成立9年的台灣競爭力論壇今天舉行“2016台灣競爭力高峰會”,由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、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、台灣經濟研究院及王永慶教育基金會主辦,以“邁開台灣新的一哩路”為主題,邀請產、學界針對“振興經濟”、“金融科技”、“銀髮長照”、“創新產業”四個議題進行討論。  

  張平沼在演講中指出,中國化和全球化不應該互斥,台灣確實需要改善出口過度集中大陸的狀況,但短期之內不宜大幅改變,而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應該是以“中國大陸+1”和“台灣內需市場延伸”的概念作為基礎。 

  張平沼表示,中國大陸市場太大,佔台灣出口超過40%,這麼大的市場說不要是不可能的,雖然說新南向政策是為了分散出口,但大陸市場不能不顧,東南亞確實是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潛力熱點,中國大陸當然也知道,所以才有“一帶一路”的政策,因此新南向政策應該是以兩岸合作的方式,配合“一帶一路”一起並進,這樣就能成為台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基礎。 

  此外,張平沼分析台灣經濟陷入困境,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薪資停滯不前,這一方面是因為產業西進大陸,基礎製造業的職缺沒有留在台灣,大學生找不到工作,另一方面是教育改革失敗,政府把專科全部變成大學,造成大學生良莠不齊,程度差到只有高中或高職程度,卻是高不成低不就,薪資自然沒辦法上升。 

  另外,台灣人才也出現嚴重逆差,張平沼說,外籍人士在台灣工作者目前約有50萬,但其中40萬是外勞,政府對外國人在台工作限制太多、心態保守排外,加上台灣的低薪環境,造成人才不斷外流。台灣外流人才約3萬,但引進外國人才僅1.5萬,2015年全球競爭力吸引人才,台灣在亞太7國中則是倒數第一。 

  對於再次帶動經濟起飛的產業升級和政府五大創新研發計劃,曾任立委的張平沼說,大家都知道產業升級需要創新,但創新、升級談何容易?他也以當初自己在“立法院”的經驗,分享當年政府先從美國德州儀器找來張忠謀出任工研院院長、董事長,最後再以“國發基金”成立台積電,最後讓台積電成為台灣半導體領先全球的企業,表示產業要創新,無論人才、優惠措施都要有政府的支持才有辦法達成。

(出處:中國評論新聞網